1、大火将水烧开,下入食材,然后转小火慢慢熬,熬的时间越长,熬出的粥就更粘稠。如果想再粘稠一点,那需要加一点点食用碱或者小苏打,会增加粥的粘稠度。但加这两样会破盐食材的中的维生素,如果介意的话就不要加了。
1、用电饭煲煮白粥的方法:取出适量大米,放入锅中,用清水淘洗2-3遍,注意洗米时力度不要太大,搓的力度过大容易导致大米表层营养丧失。
2、熬粥最重要的是选米。熬粥的米不是越贵越好,如泰国米,煮出来较散,不太适合熬粥。原则上用本地的米熬粥就行,或东北珍珠米,粘性好、颗粒小,容易熟、软烂,粥显得更细润。若米的粘性不够,可加入适量糯米。
3、浸泡:煮粥前先将大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,让大米粒膨胀开,熬起粥来节省时间。
4、食材:大米1杯,冷米饭1碗,水7-9杯,水 6-8杯,白糖适量,小菜适量。首先,先把洗好的米泡一泡,最好是2-4小时左右。因为这样可以使米更软一点。如果来不及的话,可以直接煮,但是味道会差了点。
1、用一个小锅,直径大约14厘米左右的小锅,盛9成满的清水;然后,把白米饭放在锅中。因为锅比较小,把火调到最小火。盖上锅盖等水煮开,当锅里的水开后,把盖子拿走。
2、熬米粥时,大米一定要提前用冷冻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。大米采用冷冻的方式,对其处理以后,它内部的组织就会扩散,而且大米已经充分吸足水分。
3、用电饭煲就很简单了,基本上不用理,比煮饭放的水多一些,米跟水的比例是1:3就行了,最好加点油,到一定时间就打开搅拌一下。
4、煮白粥可以先用油将洗干净的米拌一下,可以增加香味。其次要烧开水后再下材料。另外还要注意火候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慢熬,煮出来的粥才香糯。还可以适当在白粥里加一些瑶柱、干贝之类的食材来提鲜。
5、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(如果时间紧张,不到半小时也没关系)锅内放水,烧开。(这个水一定要一次性放足,下米煮的过程中不能再加冷水。)开水煮粥的优点是不会糊底,而且比冷水煮粥更省时间。
6、熬白米粥讲究米和水的比例多试几次就行,切忌中途增减水量,调匀火候,细煮慢炖2许多人喜欢熬白米粥前,用冷水把白米浸泡三四小时以上,让米胀软再熬以满足于口感享受,这方法不可取米类主要含B族营养。
1、使用短粒米:短粒米的淀粉含量较高,煮熟后更容易形成黏稠的质地。增加米粒和水的比例:将米粒和水的比例调整为1:8或1:9,煮熟后粥的浓稠度会更高。
2、用电饭煲就很简单了,基本上不用理,比煮饭放的水多一些,米跟水的比例是1:3就行了,最好加点油,到一定时间就打开搅拌一下。
3、熬粥的时候可以中途加水。因为水放少了,米放多了,所以熬的粥特别黏稠,没有米汤了,所以要往粥里面加一些水。这是为了怕粥干锅,糊锅底的粥就没办法喝了。
4、常说浓粥要熬,想喝粘稠顺滑的白粥,往往要花不少工夫。小火慢炖,两到三小时是常有的。白粥顺滑粘稠的口感来自大米中淀粉的糊化。米在足量水中经加热,大米淀粉颗膨胀并在水中扩散,使米汤变得粘稠。
5、白米粥粘稠的煮法如下。要选择新鲜的米,不能是陈米,味道会差很多。熬的时间一定要够,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。
6、熬出粘稠的米粥的方法:大米洗干净后浸泡半小时,分成小包放在冰箱冷冻12个小时。可以一次多泡一些,这米能放在冰箱2个月左右,随吃随取。米和水的合理配比是1:8~1:10,且水要一次性加足。
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,让米粒膨胀开。这样做不仅能缩短熬粥时间,还能使熬出的粥酥、口感好。
开水下锅:一般人普遍都是冷水煮粥,而真正的做法应该是用开水煮粥.水开后,再把米下锅就不会出现糊锅底现象,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。火候:先用大火煮开,再换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。
开水下锅,一般煮粥时都是冷水,而真正的好方法却是用开水煮粥,冷水煮了粥要糊底,开水下锅就不会有此现象,而且,他比冷水煮粥更省时间。
根据份量,首先准备好大米。把大米淘洗干净,放入电饭煲的内胆中,加入适量的水,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。然后把电饭煲的内胆放入电饭煲中。接下来盖上电饭煲的锅盖,给电饭煲通电,选择煮粥功能。
1、芡实粥 芡实30—50克,粳米100—200克。将二者同放入锅中,加水煮开后,改用小火熬。芡实性味甘平,能固肾涩精、健脾止泻,适合中老年人食用。山药栗子粥 山药15—30克,栗子50克,大枣2—4枚,粳米100克。
2、大米稀饭煮40分钟左右即可。大米淘洗干净浸泡10分钟,锅里放入米和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慢熬30分钟,约隔7-8分钟用勺子搅动一下,以防溢锅或糊锅。使用普通锅具熬煮大米粥,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够熟透。
3、浸泡在米下锅之前,首先要用冷水浸泡半小时,这样可以使米粒膨胀开来,如果以后不仅节省煮粥的时间,还可以使得熬出来的粥口感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