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门三聚净戒是指什么(三聚净戒是指)

2023-10-10 21:00:26 百科全识 小毕

佛门三聚净戒是指什么

1、三聚净戒,即是指保持清净的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的戒律,具体的内容是包括戒杀生、戒盗窃、戒邪淫、戒妄语、戒饮酒等。三聚净戒的意义 三聚净戒,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,它包含了佛教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念。

佛门戒律中“三聚净戒”是指

1、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。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、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,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。

2、【三聚净戒】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:聚、集也,戒、禁戒。此三种戒,能摄一切大乘诸戒,故名三聚戒。庄严论云:‘初律仪戒,以禁防为体,后摄善摄生二戒,以勤勇为体。

3、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等三项,亦即聚集了持律仪、修善法、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,作为禁戒以持守之。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,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。

4、三聚净戒,即是指保持清净的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的戒律,具体的内容是包括戒杀生、戒盗窃、戒邪淫、戒妄语、戒饮酒等。三聚净戒的意义 三聚净戒,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,它包含了佛教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念。

5、佛法的三学是:戒、定、慧 修戒:防止行为、语言、思想三方面的过失。修定:摈除杂念,专心致志,观悟四谛。修慧: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,专思四谛、十二因缘,以窥见法,获得智慧解脱。

6、佛教的戒律分为:通戒与别戒:七佛通戒偈: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’是通于僧俗二众的禁戒。三聚净戒也是通戒,凡发菩提心的僧俗二众皆得受持。

三聚净戒什么意思?作何解释?

【三聚净戒】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:聚、集也,戒、禁戒。此三种戒,能摄一切大乘诸戒,故名三聚戒。庄严论云:‘初律仪戒,以禁防为体,后摄善摄生二戒,以勤勇为体。

三聚净戒,即是指保持清净的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的戒律,具体的内容是包括戒杀生、戒盗窃、戒邪淫、戒妄语、戒饮酒等。三聚净戒的意义 三聚净戒,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,它包含了佛教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念。

问题一:佛门戒律中“三聚净戒”指的是什么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。

佛门戒律中“三聚净戒”指的是什么

1、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。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、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,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。

2、【三聚净戒】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:聚、集也,戒、禁戒。此三种戒,能摄一切大乘诸戒,故名三聚戒。庄严论云:‘初律仪戒,以禁防为体,后摄善摄生二戒,以勤勇为体。

3、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等三项,亦即聚集了持律仪、修善法、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,作为禁戒以持守之。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,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。

佛家戒律有哪些?

1、还有就是不妄语,就是不说谎话,不说伤害别人的话,凡是虚伪夸张的语言都属于妄语。佛教讲究说善言、真言,只有言而有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并且家庭幸福美满。

2、声闻戒和菩萨戒:声闻戒,指声闻乘所受持的戒律,如《四分律》、《十诵律》等。菩萨戒,指大乘佛教所受持的三聚净戒,即:断一切恶的摄律仪戒,积集一切善的摄善法戒,摄受一切众生的饶益有情戒。

3、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“五戒与十善”,其核心内容是“一心向善,诸事莫恶”。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。“三皈依”,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坚信的,和“五戒”不同,“三皈依”有着比较浓重的宗教色彩。

4、佛教戒律大致有如下几种:三皈依。(皈依的居士受持三皈依)五戒。

5、佛家有五戒,五戒,是一不杀生,二不偷盗,三不邪淫,四不妄语,五不饮酒。这五戒,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,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。(1)杀生戒: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。佛说众生皆具佛性,皆可成佛。

6、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“五戒十善”。五戒,就是杀生戒,偷盗戒,邪淫戒,妄语戒,饮酒戒。

佛语里常说六根清静具体指什么?

1、六根佛家语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六根清静,汉语成语,拼音是liù gēn qīng jìng,意思是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,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。出自《法华经·法师功德品》。

2、六根清静是佛家中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,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。六根系佛家语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清净是无污染的意思。心中不因接收到感觉而起涟漪、妄想。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。

3、六根清净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眼:能见色者是。以能对色而生眼识,故谓眼根。耳:能闻声者是。以能对声而生耳识,故谓耳根。鼻:能嗅香者是。以能对香而生鼻识,故谓鼻根。

4、佛门讲究“六根清净”,这里的“六根”分别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佛家弟子对于自己的要求是能够保证远离各种烦恼的境界,叫做六根清净,而这六根恰恰就是普通人滋生烦恼的途径。

5、六根清静的解释六根:佛家语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 境界 为六根清静。 比喻 已没有任何欲念。

6、六根清净,出自隋·隋炀帝《宝台经藏愿文》,意思是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,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。四大皆空出自《四十二章经》,四大皆空也指宇宙间的一切,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。

发表评论: